任劳任怨敬业爱岗 全心全意服务为民
——记“全能型”党员社工斯利民
文晖街道打铁关社区书记斯利民是杭州市第一批社工,16年来兢兢业业为民众,爱岗奉献强社区,成为一名“全能型”的党员社工,得到上级领导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他创新推出的“社区和事佬”工作机制在全市推广,取得明显成效。他总结归纳的“调解三十六计新传”和“818 邻里互助站”等工作方法有力促进了社区和谐。他工作过的社区年年评为区“五星级社区”。本人先后获得“全国小巷总理之星”、“全国社区服务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善用兵法的草根“和事佬”
和事佬,这个名词在杭州人心目中都不陌生。来源于草根,活跃在大街小巷的和事佬们,全力化解基层矛盾,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杭城最早的“和事佬”协会就创立于2008 年2 月的打铁关社区。邻里有纠纷,夫妻有矛盾,街坊闹意见,“和事佬”会即时登门。说来奇怪,只要像斯利民这样的“和事佬”一出场,再大的矛盾和纠纷也会变得易攻难守,最终,矛盾双方往往会握手言和。
作为街道“和事佬”协会会长,近年来,斯利民共组织党员“和事佬”调处纠纷176 起,他还摸索总结出一套调解心经,名为“三十六计新传”,他说:“这都是我们和事佬在实战经验中体悟出来的。 ‘新三十六计’的常用技巧是‘缓’( 冷处理),就是以逸待劳;‘快’( 热处理),就是趁热打铁;‘引’( 引入正题),就是抛砖引玉;‘准’( 找到矛盾症结),就是抓住要害……”
2010 年和平小区和光辉岁月公寓,消防设施年久失修,早已过了保修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几十万元的维修费用难住了小区业主和物业。事情胶着之后,和事佬们想到了借助外部力量——开发商,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寻求开发商的帮助。经过多次协调沟通,开发商最终承担了这笔维修费用,解决了小区消防工作的一大难题。
社区有位归正人员小李,回到社区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情绪不稳定。和事佬主动上门了解情况“顺藤摸瓜”,原来小李的妻子是一名外嫁到杭州的残疾人,家中还有孩子上学。这一信息反馈到社区后,经过多方努力,给小李和妻子都安排了工作,问题圆满解决,促进了家庭和睦。
“邻里互助站”的掌门人
打铁关社区是杭州市第一批撤村建居社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楼宇居住人员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有能力的老住户搬出了老楼,一些外来的新市民又搬进这里。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从原来知根知底到不太了解,甚至到了面对面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卫生状况不好,安全问题突出,邻里矛盾增多成为一些老旧楼宇的通病,“各人自扫门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一道铁门隔断了原来的邻里亲情。在斯利民的大力倡导下,“818 邻里互助站”应运而生。
社区金师傅已经89 岁,老伴也有85 岁,儿女都不在身边,平时生活起居都要靠自己来做,给老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一次,老伴心脏病发作,昏倒在家中,金师傅手足无措,直喊“救命”。互助站成员听见喊声后,一面安慰金师傅,一面打120和社区电话 ,迅速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为老人捡回了一条命。近年来,两位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家务更加力不从心。特别是每天买菜烧饭都成了老两口的“心病”。互助站又主动将两老买菜烧饭的难题承担了下来,每天为两老送上可口的饭菜,还经常帮他们做一些家务。
如今,“818 邻里互助站”已提供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化解、日常维修、买菜做饭、散步闲聊等十多项服务,共有志愿者30 多名,每天坚守志愿服务的岗位。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在社区工作的电工、助老员,还有一部分是社区热心居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活跃在社区里的调解员和社区驻点律师也都加入到互助站这支队伍中,壮大了力量,提升了水平。
善于摆平的“全能型”社工
打铁关社区有2523 户居民,人口7205 人,包括四种类型的住宅楼和人群,情况较为复杂。斯利民自2006 年来到打铁关社区后,一直发扬“白+黑”、“5+2”精神,走家串户,知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化症结,为困难户排忧,为大众解难,成了社区居民的“好娘舅”。为了推动社区发展,他倾注全部心血,抓“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社区和谐”等工作,就连自己的老父亲生病住院都不肯休息,一心扑在工作上。居民们一提起他,都交口称赞,为他点赞!
斯利民和社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人每月至少走访40户居民,了解需求、倾听意见,特别是一些特殊家庭,坚持每周走一遍,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社工们“认得了人,进得了门,聊得上话,办得了事”,居民们自然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每月一次的“社情民意通报会”在打铁关社区是雷打不动的大事。每一次开会,斯利民总是拿出那本厚厚的《社情民意记录本》认真地记录。“别小看这本子,社区居民的难事可都在上面!”在斯利民看来,这本子就是解决社区居民困难的宝典。
斯利民有一套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怨”声的“望闻问切”工作法。“望”,即深入一线,实地查看,掌握第一手资料;“闻”,即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各家各户,与广大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真切关注民生,认真了解民意,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解决办法有的放矢;“问”,即求计问策,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切”,即研究分析定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曾经有位并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大妈来社区嚷嚷要办理低保户,斯利民客气回道:“有事你跟我说。我一定帮你解决。如果不满意,你可以一直来找我。”大妈看到书记为人和善,把家里的情况讲了一遍。斯书记听完,说道:“大姐,你稍微等一下,我先打个电话。”不一会儿,他回来了,对大妈说:“大姐,我刚刚联系了小区物业,他们还缺一个保安,你们家老公不是没有工作嘛,要不要去试试?如果不合适,我再给他另外安排。”大妈一下就乐了,斯利民又向她解释:“但是你们的条件确实不符合低保政策,如果给你办了,对其他和你家同样条件的家庭也不公平。我们社区虽小,但也要一碗水端平啊,希望你能理解。”此时,大妈乐呵呵地对斯利民说,其实她知道自己不符合条件,就是想来试试。说着她满意地拿着物业的联系电话回家找丈夫商量去了。
在斯利民的带领下,如今打铁关社区的草根调解员和社工队伍迅速成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辛勤工作、忍劳忍怨已成为常态。行动感染了社区居民,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赞许。斯利民说:“服务为民是社工的天职,我们不求名、不图利,只求百姓能在心里给我们点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