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2022-03-18 08:33:00
稿源: 杭州日报
编辑: 吴阳杰
“志愿服务中会做许多重复性工作,该如何应对?”“因为服务时间延长,组员出现个人情绪不满,作为组长你会如何处理?”近日,浙江工商大学开展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面试选拔,其中一个接一个的“高能”问题接连抛出,从不同角度考验面试选手的心理调节能力、奉献精神……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志愿者选拔面试,而是在全员服务杭州亚运会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的一堂亚运思政课。
课堂实录
面试场是最好的课堂 一问一答中,思政元素满满
在约15分钟的日语面试专场里,评委们采用中文、英语、日语进行随机提问,每个问题需在30秒内回答完毕,这对同学们来说难度不小。
身穿白衬衫、黑大衣,双手微微交叉在腹前,面带微笑目视前方,在一群面试的志愿者中,日语笔译专业的研二学生傅雪帆很突出。面对“志愿服务中的重复性工作该如何应对”的提问,她略作思考就用日语流畅、清楚地表达了观点,她以自己曾做过游泳教练的兼职为例,“即使每天有七八个小时在教学员单一的动作,我也会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她诚恳的回答,再次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个提问的设计,暗藏着多方面的考验。作为评委,法学院辅导员何江浩介绍,虽然同学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在评委心中有一杆秤——“问题考验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哪种学生更适合成为一名亚运赛会的志愿者”等。他举例,比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志愿经历是什么”等问题,除了想掌握学生过往的志愿服务经历,更希望以此了解他们对志愿者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评委中有许多老师都曾有大赛志愿服务经验。一有机会,他们就向学生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和经验。早在读大学期间,何江浩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曾参加过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项赛会志愿服务,此次亚运会也将会出任本校志愿者的带队老师。“微笑是志愿者拉近和运动员、观众距离的关键,应当把最饱满的热情呈现给国际观众,向世界传递中国热情和中国温度。”他边说边示范着自己温暖的微笑。
另外一位评委张韵茹,曾担任过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这次能在家门口参与亚运服务工作,特别激动。她告诉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期望学生们能在服务亚运的过程中体会到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
思政点睛
作为一次亚运赛会志愿者面试活动,选拔只是一种手段,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更真实地走近亚运,全面培养自身的志愿素养,勇敢地担当起这份光荣的责任和使命,才是这堂亚运思政课的核心内容。
过程中,面试官们通过问题去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作为组长如何处理组员的个人情绪不满”问题,展现的是学生的个人奉献精神以及心理调节能力;“如何服务小语种国家游客希望帮忙介绍西湖的需求”问题,同学们对答如流,展现了对杭州人文的广泛了解以及坚定的文化自信。
思政心语
思政教育其实不仅在课堂上,而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师生志愿者们共同服务亚运、奉献亚运,这是一堂鲜活的思政大课。从选拔面试到培训上岗,思政实践教育贯穿始终。在后续的培训和上岗服务中,学校将在课程中传播志愿服务理念,鼓励志愿者记录独特的亚运青春故事。借助此次“亚运思政课”,学校希望能将思政教育与亚运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让学生把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友爱互助等精神品质内化于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外化于行。
——浙江工商大学 郑晓春
(通讯员 李豪 记者 王泽英)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