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救你
余杭邱世杰与美国男孩缔结“兄弟”情缘
他,28岁,心有大爱,正为事业努力拼搏;
他,21岁,青春年华,正要杨帆起航,却不幸因病停滞。
他与他,远隔重洋,或许一生难见;
他与他,接力生命,已然血脉相通。
百万分之一的概率
他为一段“跨国”情缘义无反顾
1989年出生的邱世杰,是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一名普通的发型师。九年前他从老家丽水遂昌来到余杭工作、生活,逐渐融入这片水土,成为一名“新余杭人”。
他热爱这座城市,也努力融入这座城市。自从2015年第一次献血以来,每隔半年,邱世杰都会走上献血车,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2016年7月,邱世杰与姐姐一起参加临平街道举行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在献血过程中,他看到了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正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邱世杰在等待献血体检时,无意中看到宣传册上写着这么一句话。
一起在场的姐姐和邱世杰想着,献血都要几百毫升,这区区10毫升的血样又何足挂齿,还能给绝望中的病人一点希望。于是他和姐姐商量了下,两个人一起留下了10毫升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表达了“我愿意”这样一份爱心。
今年5月,邱世杰接到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留样与一名美籍华裔血液病患者初配配型成功。短短10月就配型成功,邱世杰称这是他的运气。“配型成功的概率那么低,有些人一辈子也配不上,也许命中注定我们会有生命的交集,”邱世杰说,“他年纪还那么小,他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如果就此结束,多么可惜。”
从初次配型成功,到高配、体检,邱世杰从来没有过一丝犹豫。因检测需要,过程中的高配、体检环节都需要邱世杰一大早饿着肚子从良渚赶到临平这边的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暖心的小伙子坚持不需要工作人员接送,“我自己会安排,不用麻烦!”
7月10日上午,邱世杰在余杭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医院,进行捐献前体检。因为是涉外捐献,每个环节的流程都更为繁琐,对血样要求也更严格,光是体检环节的血液检测就需要抽取近一百毫升血样。
他饿着肚子填了一份又一份表格、从右手臂抽到左手臂、留下了一试管又一试管的血液......结束后工作人员数了下,抽血试管竟然有27个之多。面对这些,他一脸淡定地说:“既然能够救人一命,这么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由于对方病情不稳定,又身在美国,捐献时间几经商议,但邱世杰始终表示,“我都可以!对方患者什么时候移植最好,我就什么时候捐献!”
捋袖捐髓
却认为是举手之劳
“我觉得这没什么啊。”这是邱世杰在捐献前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捐献采集前,都需要为捐献者注射9针动员剂,目的在于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并释放到外周血中。通常,打了动员剂之后,身体会有些不适,例如腰酸、头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邱世杰在注射动员剂的第三天起,也同样出现了这种不适。但一想起远方的那个患者与病痛做斗争的煎熬和对生命的渴望,他就觉得自己所承受的不适不值一提。
8月7日上午七点半左右,邱世杰注射完最后一针动员剂,等待接下来的正式采集。“终于要捐献了,体内满满的洪荒之力啊。”邱世杰开着玩笑,忽而又一本正经地说:“虽然还是有点忐忑,但也期待。因为以前从未想过,自己可以尽微薄之力去挽救一个鲜活的年轻生命。”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邱世杰躺在床上,血液从他的右臂软管缓缓流出,经过采集器的高速运转,分离出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缓慢流进采集袋,其他的血液成分则继续前行,从另一根软管输回到他体内。输出、分离、回输……随着血液周而复始地循环,造血干细胞采集袋里的混悬液逐渐增多。
当身边的人问他有什么感觉时,小伙子说道:“我没有太多感觉,只是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其他都还好啊,而且这个和之前的无偿献血比也没多大区别,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后我的血还能回来呢。”邱世杰一边采集,一边还不忘与旁人开开玩笑。
兑现“生命承诺”的最大勇气
来自全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整个采集过程中,邱世杰的妈妈和两位姐姐一直陪伴在身边。“我之前是担心对他的身体有影响,今天看他整个状态都挺好,也就放心了。”世杰的妈妈潘阿姨拉着儿子的手,一下一下的按摩着,“说实话,那个孩子也有父母,将心比心,他们也很不容易。”
原来,一开始支持儿子捐献的母亲,在捐献前几天因为担忧而想过要阻止,但都被邱世杰“不能给了人家希望,又把希望掐灭”的坚定给挡回去了。便从犹豫,转为默认,到现在的支持和陪同。
看到邱世杰精神状态这么好,一旁的小姐姐毛文娟长舒了一口气。在得知弟弟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从金华赶到杭州。她说:“阿杰小时候就勇敢,这次捐献他也是一直坚持。虽然期间我们的妈妈曾受旁人说动,试过阻挠,但阿杰始终坚持要捐献,我们也都支持他。因为我自己就在医院工作,很清楚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影响,更何况还能救人一命。”
“在我3、4岁的时候,得过一次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花了很长时间,最后也是因为好心人的帮助才得以康复。”大姐邱丽珍说,她的这段经历,在全家心中都埋下了“救扶他人”的念想。
为了给世杰最大的支持,家里几乎全员出动。妈妈、两位姐姐、姐夫及外甥一直在边上陪伴捐献。
为“美国兄弟”重燃青春
成为浙江首位省内采集跨国捐献者
经过长达4小时的紧张采集,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采集完成,由美方人员取回。“我只知道他是个1996年出生的美国华裔。”为了这个可能永远见不到面的血液病患者,邱世杰说,“虽然我们互不认识,可能以后也没办法相见,但我愿意做那个最遥远的陌生人”。
短暂休息一会儿后,心思细腻的邱世杰又动手写了一张明信片。“期望你早日身体恢复健康,让人生的小船再次扬帆起航,我们是最亲的兄弟!”他请工作人员将这张明信片和他的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放在一起,希望能够给他的“美国弟弟”一些鼓励。
邱世杰也成为余杭区首例、杭州市第四例跨国捐献者,也是浙江省第一例“跨国捐献、省内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浙江省第361例捐献者。